這是秋月自己的解讀,按照職場的說法她那叫不懂人情世故。
貼身丫鬟這份職業,一看就需要滿滿的人情世故!
秋月趕緊翻看原身的記憶,重點放在工作的部分,打算在病假結束回崗之前,重拾大丫鬟的職業技能。
大丫鬟的第一職業準則:忠誠。
忠誠意味著要誠實,意味著編的謊話必須天衣無縫,讓人抓不到把柄,不然職業生涯就走到盡頭了。
這里的盡頭可不是大不了辭職不干、和老板一拍兩散,是會一不小心把小命玩沒了的。
所以在老板陳蘭音明面上來關心受傷員工,實則是來詢問這個員工在事發當晚的怪異舉動的時候,秋月本著坦白從寬(牢底坐穿),抗拒從嚴(回家過年)的超高覺悟,非常識趣地主動交代了前因后果。
她先是鄭重而嚴肅地對陳蘭音道:“奴婢有話要對姑娘說……”
然后,微微停頓,充分表現出了欲言又止的神態。
不止陳蘭音,兩邊的春月三人都接收到了她過于夸張的信號。
不用陳蘭音吩咐,春月就領著夏、冬二人退了出去,并且很妥帖地揮手叫院內的小丫鬟散遠些,親自把守在門外。
陳蘭音很滿意丫鬟的主動坦白,柔和地問道:“你有什么話想說嗎?”
秋月在腦中快速回顧了一遍早已斟酌多次的說辭,調動了一下情緒,非常愧疚地道:“奴婢有罪,請姑娘責罰。”
聽到這句話,陳蘭音心中一沉。
她之前其實也懷疑過秋月就是通賊的內鬼,因為良心愧疚,半途反悔,所以才會那么清楚兩個賊人的身手,知道呼救無用,帶著她悄聲匿逃。
但是這個懷疑很快就被推翻了。
一是這么多年的主仆情分,陳蘭音不相信從小一起長大、情同姐妹的心腹丫鬟會輕易背叛自己,且在平時看不出半點端倪。
二是一旦通賊必定會留下蛛絲馬跡,只要被發現,就算及時悔過,結局還是一個死,這實在是說不通。
所以,她比較傾向于相信,是這個丫鬟意外發現了歹徒的蹤跡。
雖然還是有許多令人不解的地方,但她愿意相信秋月,想聽她的解釋。
可此刻,秋月的第一句話居然不是解釋,而是認罪,陳蘭音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,失望,不解,甚至憤怒。
她克制著情緒,冷聲道:“你有什么罪?”
秋月這回是真的有些欲言又止了,她模擬著女子表白心意應該有的羞澀,以及背叛主子的愧疚,還要兼顧原身有些直沖的性子……
實在,太考驗她的演技了。
她最終也沒完成這么高難度的情緒演繹,盡量滿含負疚地懺悔道:“奴婢心悅表少爺,奴婢該死。”
已經臨近失望谷底的陳蘭音:“……”
這都是什么跟什么?
表白“心意”
秋月的神轉折,讓陳蘭音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。
她猶疑地問道:“你在,說什么?”
秋月以為這是對自己的斥責,對此,她心里早有準備,倒也不怕,不疾不徐得背誦出早就準備好的認罪臺詞:
“奴婢一直喜歡表少爺,但是自知身份卑微,不過是癡心妄想,不敢有什么奢求。只要能常常見到表少爺,也就心滿意足了。”
“但是,姑娘與太子情投意合。如今,又已經傳出太子即將選妃的消息。姑娘,是必定要入宮的了。”
“一旦入宮,從此與宮外就是兩個世界。或許……這輩子都再見不到表少爺一面。”
“表少爺喜歡游歷江湖,許久不見,奴婢本已死心,決心隨姑娘入宮,一輩子侍奉姑娘的,可是……”
秋月聲音哽咽,因為掐在大腿上的力道有些狠,眼淚不受控制地涌上眼眶。
不過除了痛以外,心里也頗有些感觸。
她說的這些也不全算是假話。
除了喜歡表少爺這一點,其他的都很符合原身秋月的人物設定。
原身是一個非常忠心的姑娘,如果她還在,她一定會愿意終生侍奉陳蘭音左右。
奈何原文作者不做人,炮灰沒人權,她的人生被簡單的一筆帶過,輕如塵煙,死在了陳蘭音入宮之前。
秋月唏噓不已。
在心里稍稍感嘆了一下,她又接著繼續背臺詞:“可是,表少爺又回來了。”
“奴婢看著他,真是滿心的歡喜,又,滿心的難過。”
“我只是想試一試,就試一試。”
“若表少爺對我有一點點的情分,只要有一點點,我就向姑娘求個恩典,留在府里不入宮。”
“只要不入宮,就還有再見到表少爺的可能。”
“哪怕不能待在他身邊,但只要還能見到他,奴婢就心滿意足了。”
“若是表少爺對奴婢沒有絲毫情分,奴婢就死了這條心,安心隨姑娘進宮,從此一輩子都不離開姑娘,永永遠遠地陪著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