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能盡早達成那個辦法,和語希在輔導室對談后的當天晚上,我便將想要跨區(qū)考高中的決定告訴了爸媽,在與他們一番溝通后,爸媽欣然接受我的選擇、并表示支持。
沒錯,那個所謂的辦法,就是去臺北讀書。
若是成功的話,至少高中的三年我會在臺北生活,也更容易接觸到顧仁凱,趁著假日或課馀時間去光顧他開的咖啡廳,將變得不再遙不可及。
要是直接說出目的,爸媽肯定不會答應,所以我只能將目標放在考上臺北的前幾志愿,并詳述我對未來的規(guī)劃,才讓爸媽接受這個提議,也是為自己的決定負責。
現行的會考制度,在彰化就讀國中的我,若是想跨區(qū)到臺北考高中,就必須更改就學區(qū),且有資格上的限制,需準備許多文件并通過申請,成功將就學區(qū)改成基北區(qū)后,才能參加臺北學校的分發(fā)。
媽媽的老家住在臺北的萬華,如今外婆和舅舅仍住在那里,當初跟爸爸結婚時,因考量到未來的不時之需,媽媽依然保持臺北的戶籍,后來漢宇決定要挑戰(zhàn)第一學府建國高中時,便是把戶籍遷到臺北,成功將就學區(qū)更改為基北區(qū),才取得了分發(fā)的資格。
有過先前漢宇的經驗,我只需要如法炮製,準備好所需文件并通過申請,便能擁有考取臺北高中的資格,在校成績方面,我在各項領域幾乎都拿到滿分,現在就只差完成各種申請程序,并將會考成績考好了。
「你居然要跨區(qū)考北一女?」
「你之前不是說讀彰女就好嗎?怎么會突然……」得到爸媽的同意后,我也將這個決定告訴家偉,畢竟他是我的班導,肯定是要知情的。
「不過這樣也好,臺北畢竟是首都,教育資源遠比彰化豐富……」
「還能提早學會獨立、體驗到社會的競爭,也更能增廣見聞……」
「雖然很突然,但老師很支持你喔!去臺北讀書。」經過一番對談后,家偉對我的決定表示理解,并給予支持與鼓勵。
「有什么困難都可以找我,我會幫你想辦法的。」
「我當年可是師大畢業(yè),在臺北還是有點人脈的,如果要找補習班或家教,也能幫你介紹不錯的老師……」也是因為這次對談,我才偶然得知,原來家偉后來所讀的大學,竟然跟前世的我考上的,是相同的學校與科系。
要是沒有發(fā)生那場意外,或許今天,我也能成為像家偉、語希那樣,熱忱親切、關心學生的好老師吧?
沉浸于反覆而充實的校園生活,轉眼間,身穿的學校制服早已替換成短袖,墻上的日歷來到五月,距離會考僅剩不到幾天。
這段期間,媽媽準備好所有證件資料,還特地向銀行請了一天假,去臺北幫我辦理遷戶籍的作業(yè),更改就學區(qū)則是要先上網申請,將所有資料填妥后,再將文件繳回學校既可,整體程序比起前世的我考國中基測那時,還要來得復雜許多。
學校方面,國中的所有課程早在四月初便提早教授完,其馀的便是各種考試與不斷地復習,也因為會考將近,平時不怎么認真念書的同學,幾乎都卯起全力做最后衝刺,班上多了濃厚的讀書氛圍。
至于我,雖然多了重要遠大的目標,卻依舊保持自己的讀書步調,用平常心看待每一次考試,畢竟真正的戰(zhàn)場是在會考那天,況且前世的我都考過大學了,會考對我而言已是曾經滄海。
身為班上的第一名,若是有同學向我詢問功課,我也多會為他們解答,授業(yè)解惑的同時,也能從中得到溫習,令我深刻體會到教學相長的真諦,回想起當初,正是顧仁凱時常教導我功課,我的成績才得以持續(xù)進步。
「什么?你居然要去臺北讀書?」后來,我仍是在與好友的聊天中,坦承了報考臺北學校的事。
「怎么不留在彰化就好?」
「這樣以后上高中,不就見不到你了嗎?」芯沂和誼蓁得知這個消息后,都感到很突然、且十分不捨。
「佳瑜,你怎么可以拋棄我們?嗚嗚……」
「抱歉,一直找不到適合的時機告訴你們……」我懷抱歉意對她們說:「我也是思考了很久才下定決心的,想去臺北見見世面,學著讓自己更獨立,所以……」
「沒關係,我可以理解,只是覺得有點突然……」芯沂收起撒嬌模樣,帶著微笑說道:「去臺北以后,要好好照顧自己喔,知道嗎?」
「有回員林一定要跟我們聯絡,不可以忘記我們?。 拐x蓁也出聲表示:「以后去臺北玩的話,就請佳瑜當我們的導游了?!?
「沒問題,隨時歡迎……」聽到她們的鼓勵和祝福,我的心里滿是欣慰,「我會好好加油,不會忘記你們的?!?
班上的好友得知我將去臺北讀書后沒幾天,便幾乎全班都知道這件事了,當然也包括子維。
「是說……」某次子維來問我功課時,也主動提起了此事。
「你怎么會決定要去臺北讀書?」不少同學問過我類似的問題,所以我也維持一貫的說法,以差不多的理由回答了他。